顾国寻访记
来源:
中华顾园
日期:2022-03-16 08:36:13
点击:75
属于:联谊活动
作者:顾尚习 顾根
6月4日至8日,周口姓氏文化研究会顾氏工委会一行去河南范县等地,行程二千多公里,对古顾国进行了寻访探究。
顾姓有两大支流,北顾和南顾。
北顾较早,源于夏商顾国,出自己姓昆吾氏,相传帝颛顼有个孙子叫吴回,为祝融黎之弟,吴回的儿子陆终娶鬼方氏的女儿为妻,生了六个儿子,其中大儿子名樊,赐己姓,封在昆吾国(今河南许昌东),后代便是昆吾氏。夏朝时,昆吾氏有子孙被封于顾国(今河南范县东南),称顾伯,是夏的重要同盟国之一。后来顾国被商汤所灭,国人逃居全国各地,后代子孙以国为姓。
南顾源于越王勾践后裔顾余侯,与北顾相比,形成较晚但发展很快,且名人名仕众多,谱牒资料也很翔实。

千百年来,经过民族迁徙融合,加之一些史料严重损毁以及一些谱牒人为失实,居住在全国各地的顾姓,已很难界定北顾南顾。北方居住的,多数无族谱家谱急于寻根,南方居住的,虽有族谱家谱但不一定准确。顾姓在全国姓氏中居81位,也算一个大姓了。中原是中华姓氏发源地,中原顾姓不在少数,但由于中原顾姓无谱者居多,没有族谱家谱佐证,北顾居然成谜!甚至有人怀疑北顾是否存在!如果北顾祖上有灵,对此当是无比悲哀。
笔者亦姓顾,祖祖辈辈居住在北方,村名大顾庄,来自河南项城直河,口传直河顾姓来自山东枣林,仅此而已,无家谱无族谱。同行的顾根、顾红汉家住商水,口传始祖睦公六百年前来自江宁府,沙河故道边有始祖坟墓一座,无家谱无族谱,从睦公至今史料断代几百年,无从查证。
我们的祖根在哪里?我们属于北顾还是南顾?带着这个疑问,踏上了寻访之路。
4日下午到濮阳,范县顾氏宗亲会顾鸿生、顾生民接待,顾生民从范县赶来,带来范县顾保支系家谱,谱序开首载范县之顾为顾国之顾,矛盾之处是,续修版本将始迁祖顾保联入顾成支,顾成又联入野王支,由此界定该支系为南顾。鸿生宗亲说范县周边多为山东地域,范县和山东一带还有一些顾姓支系没有家谱也不知祖源。这种情况让人沉思,深感追根北顾压力很大。不过压力也是动力,范县乃北顾发源地,正因为无谱牒的顾姓存在着,我们就有理由有必要努力查清这些顾姓的祖源,从而论证出北顾的真相。
我们先看一下范县顾双进宗亲的《顾氏世系探讨》对北顾的描述,相关章节原文摘录如下:
北顾源流,多家古籍均有记载,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在《顾氏谱系考》中说:“顾氏相传有二,一为己姓之顾,一为姒姓之顾,己姓顾国祝融之后,《国语》所云“昆吾、苏、顾、温、董者也,汤灭之”。《史记・楚世家》:“高阳(颛项帝)生称,称生卷章,卷章生重黎,…命曰祝融,…诛重黎,而以其弟吴回为重黎后,复居火正,为祝融。吴回生陆终,陆终生子六人省略号...一曰昆吾;二曰参胡;三曰彭祖;四曰会人;五曰曹姓;六曰季连...昆吾氏,夏之时尝为侯伯,桀之时汤灭之。”其中有些故事不乏是古代传说,未必完全属实。清光绪三十四年范县志:“顾国,陆终第五子都于此,己姓,高阳氏之后,城南三十里有顾城遗址。”民国二十四年的范县志也有此记载。成书于春秋时代的《诗经·商颂・长发》:“韦、顾既伐,昆吾夏桀,”是说韦国、顾国既灭,昆吾国和夏朝也会接续灭亡。唐代林宝撰《元和姓纂》:“顺伯,夏、殷(商)候国也,子孙以国为氏焉”。南宋郑樵撰《通志・氏族略二》注说:“顾氏,己姓,伯爵,夏、商之诸候,今濮洲范县东南二十八里有故顾城是其地也,子孙以国为氏。”“今范县”是指成书时的范县,县治在今山东莘县古城镇,范县志多有记载,如1993年范县志:“夏,顾部落曾在范县一带活动,后称顾国。旧志载:顾城在县(今古城)南三十里。”古城镇与今范县接壤,东南二十八里或南三十里,均为黄河滩区,故顾城址已不复存。
据以上资料,己姓顾起源于夏商时期的顾国,亡于商汤王,俗称北顾。但是,商灭夏距今3600来年,自古至今任何资料都从未有北顾后裔的记截,顾炎武在《顾氏谱系考》中说:“己姓之顾历殷、周、秦三代无传人,以左氏之该载未有称焉”。有的资料记:顾国灭亡后,散居各地的顾伯子孙便以国名为氏,称顾氏,不过此说未见古史、古籍记载,是不是笔者臆说,尚待考证。在现实社会生活中,凡能说清祖源的顾氏,均非北顾后裔。
当代范县顾氏数千人,无一北顾后人,都是明初镇远候赠夏国公顾成之子顾亮裔孙。顾亮于明宣德五年(1430)自武昌左护卫军调东昌(聊城)一卫五所,正统六年(144)再调濮州千户所,受父萌世袭千户,并世代在此繁衍生息。
双进宗亲长期以来从事顾氏研究,我尊之为师。老师知识渊博,写书作文相当重视史书的引证,从上述一段论述不难看出他对北顾的见解:顾国是真实存在的,但北顾是否有,有待考证,即便有北顾,也已无后人。
我佩服双进老师的论述,但对于北顾无后人之说总是心有不甘。双进老师是基于“凡能说清祖源的顾氏,均非北顾后裔”,那我就想啊,还有那么多说不清祖源的顾氏呢,他们是哪里人呢?此次来范县,一个重要的行程就是见一下双进老师,就此疑问,想当面请教老师以释疑。
5日上午,告别鸿生、生民宗亲,从濮阳赶往范县,按照路线计划,未出城,先导航去昆吾园,沿昆吾路过去,导航提示已到位置,看见一个公园所在,有市民在其中散步游玩,我们仔细查寻,却不见“昆吾园”三字。在一处招牌简介上看出了些端倪,招牌上说此园乃“未名园”。这三字,想必是公园建设中尚未正式命名之意。若是这样,不禁让人哑笑,若论文化含义,什么名字还比得上“昆吾园”三字!
不过,导航证实了——昆吾园就在此区域无疑。有了昆吾园,可佐证此地有昆吾国,有了昆吾国,可佐证顾国就在这一带。昨天曾与鸿生和生民讨论故顾城,他俩也都说顾城遗址已不存在。现在到了昆吾园,是否算到了顾城遗址的一角呢?
见到双进老师时,已是上午11点多,老师的居室虽不宽敞但很整洁。谈及北顾,双进老师语重心长地说:“尚习我知道你的观点,认为北顾还有后人,为此全国各地跑寻找答案。咱俩观点虽不同,但我支持你的孜孜以求,认准的事情,不要轻言放弃。”我说:“谢谢宗亲的理解和支持,我们那一带有很多顾姓不知来处,看看别的地方都有家谱族谱,我们着急啊。”双进老师安慰说:“别急,慢慢寻访,即便找不到祖源,天下顾姓一家亲,南顾北顾都是一家人。”我们介绍了下步计划,准备以中原为中心,广泛采集顾姓信息,有谱的没谱的,都详细探讨,希望能尽快寻找到我们那地方的祖源。同时,通过顾氏宗亲座谈和资料比对,努力寻找北顾的蛛丝马迹,哪怕如大海捞针,也要尽心尽力。
双进老师留我们一起吃午饭,饭后带我们去范县人民文化广场。广场有范县四大古姓“姚秦顾范”的巨型石雕。其中对顾姓描述的刻文是:“顾姓源于范县,以国命姓。夏朝有顾国,范县为顾国的中心。”对于这个刻文,双进老师说,刻之前有人找他征求过意见,后来也没再找他,就这样刻了。
双进老师显然对此石碑刻文不太满意,但又无可奈何。再过几百年,这些石刻当变成国宝级文物,上面的文字会珍之又珍。由此推想,一此古籍资料,它们的真实性有百分之多少呢。宗谱亦如此,一些谱时间也算远久,做工也算考究,但有一个共同特点:祖上多是达官贵人,一个名人繁衍半个中国。这样的谱不如没有!全国各姓氏做谱都有一个通病:家谱越做越大越做越细,心高直达通天谱。虚荣攀附、急功近利、主观臆断、搬抄补造,这些也许善意的作为,对子孙后代贻害无穷!
5日下午赶住连云港,宗亲会的顾金国、顾云怀、顾虎成巳经在酒店等候。连云港、盐城、兴化一带的顾姓有几十万人,谱载多为六二公、六三公之后裔。六二、六三两兄弟在南宋时携家北迁,繁衍发展至今成为苏北顾氏大族,也是可歌可赞!苏北位于中原东北部,与中原的历史文化有很多相似和交融,若寻找北顾,苏北之地必当拜访。查连云港多支顾氏谱,考虑移民的特点及苏北顾姓人口快速发展之现状,讨论得出两点共识:其一,移民来到苏北的顾姓不止六二、六三公这一支,相伴而来的还有其他支系;其二,移民自南向北、自东向西逐步扩展,先在苏北、山东一带定居一部分,后续的移民或定居移民的后代,又逐步向中原地区迁徙。那时候中原连年战乱和灾荒,导致人口稀少,政府移民工程有其道理。这也说明了,为什么很多姓氏都说来自山东。
6日,到金国宗亲的律师事务所办公室 ,拍照海州支谱,此谱与云怀宗亲赠送的沭阳支谱祖系大致相同:六二、六三公的南迁传说、落户始祖文科公的居地及子孙分支、本地其他祖源不明支系分布的村庄及建立的联系。文科公是六二公的后裔,六二公是江南野王的后裔,连云港海州支系、沭阳支系都是南顾。
6日下午赶往泗县,大路口镇顾庄顾为虎备好了老谱在等我们。道光谱,已残破不堪,好在为虎宗亲进行了复印,我们得以顺利拍照留存。来泗阳看谱,其实是有一个原因的。商水那边,有一个炸油条的,现年四十多岁,十年前来泗县大路口这个顾庄卖油条,与一村民谈话,知道彼此都姓顾,因此非常亲切。对方问:你辈分是几个字上的?数字字辈是商水顾姓的独特之处,现在商水正在筹划建谱,这个炸油条的就把这事说了,商水顾氏宗亲会对此很重视,顾根、顾红汉和我立即带炸油条的那人去泗县,还好,找到了 叙谱的热心人顾为虎宗亲,讲到谱书,说谱书在另一人手里,打另一人电话,说人去外地了,无奈约定下次再来看谱。这是几个月前的事了,现在到了泗县顾庄,为虎宗亲信守承诺,果真备好了老谱原件和复印件等我们过来。细看残谱,却找不到祖源的叙述所在,虽是老谱,史料价值不大。顾为虎的父亲已八十左右,以前曾参与过叙谱,但现在年纪大了,又患老年痴呆,我们尝试与其交谈,问什么都说不上来了。
离开泗县继续行程,几个人一合计,出来一趟不容易,干脆把近期紧密联系的几个有谱的地方都去完,一鼓作气,下一站信阳、再下一站南阳。
7日上午,至信阳狮河区,信阳宗亲会的顾祖俊、顾祖权、顾祖彦、顾先阳在顾家味道饭店接待我们,并赠送信阳宗谱一套。这支顾姓来自湖北麻城,往上无考,往下却非常清晰详细,讨论间谈到一个词“裔志”,几位宗亲介绍说,这地方老人去世,埋葬前一天召集本门族人一起书写“裔志”,就是用一张纸记述逝者的生平,记述逝者的祖上和后辈,记述时可参阅老志,上下十几辈甚至几十辈都详细记好,谁家的裔志记少了或记错了人事,乃大逆不道,会被全村人耻笑。这纸文字就是裔志,把每个逝者的裔志收集起来装裱成册,就成了这门族人共同的裔志册。信阳人用这种方式传承家族文史,不禁让人拍案叫绝。
用餐的时候,我们对宗亲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,宗亲都说,一家人别说两家话,一笔写不出两个“顾”字。我开玩笑说,我们那里还真有另一个顾字,小时候常用的,字典上没有,手机电脑都打不出来。信阳的宗亲说,是不是左边单人旁,右边一个户字?我惊奇地喊道,是啊,你们这也有这字?这可是我们老顾家的专用字啊!信阳宗亲说,我们小时候都在用!顾红汉说,我们商水也用这字,上小学时点名册上姓顾的都写这字。顾根说,我老父亲的个人档案上,手写体,也是这个字!一个异体字让我们兴奋不已,说不定这里面就包含着我们北顾的信息密码呢。
7日晚间到达南阳,顾长先宗亲提供了简易家谱让我们逐页拍照,并联系垌柏老家人明天带我们去看墓碑。他们这支祖源也不清楚,希望能在墓碑上找到线索。
8日到达南阳桐柏,胡湾宗亲顾长西、八亩滩宗亲顾应停带我们去看墓碑,本以为是文化遗产类墓碑,碑上却只有死者祭者的名字。顾长西家在墓地旁边,山里人家,生活简单清苦,他老伴摘一兜山桃洗好给我们吃,有点酸,但味道有山野独特的清香。谈到修谱,长西宗亲说,2016年每人收了三元钱,一千多人收了三四千元,把谱印好,每家发了一本。长西和应停想留我们吃饭,不能给他们造成负担,我们执意走了。
五天时间,行程两千多公里,初次顾国寻根,有如下几点收获和体会:
1、顾国确实有,古籍古迹可以印证。
2、北顾也存在,迁徙分布有待挖掘。
3、决不随心臆断,不能人为坐实虚假谱牒信息误导后世子孙。
4、努力寻找真相,别让本可查清的史实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。
5、认真记录今天,别让唾手可得的今天资料成为明天的谜团。
2022年6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