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”之说是错误的
来源:
中华顾园
日期:2022-03-19 18:39:17
点击:82
属于:姓氏探讨
作者:顾双进
《通志·氏族略二》引《顾氏谱》云:“越王勾践七代孙闽君摇,汉封东瓯,摇别封其子为顾余侯”。顾炎武《顾氏谱系考》亦如此引述。当代姓氏书也转述“勾践七代孙闽君摇”这一观点,实则不然。据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勾践至无强为七代:勾践—鼫与—不寿—翁—翳—之侯—无强。
《竹书纪年》记载为十人,多出的三人是:诸咎、孚错枝和无颛。孚错枝之后,之侯(初无余之)为越王,以史记,之侯为翳之子,则为孚错枝叔父。无强乃无颛之弟(见史记三家注·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),即兄长王位由弟继承,所以《竹书纪年》所记虽然是十君,但仍为七代,与《史记》所记相同。所以勾践至无强为七代,是有依据的。
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和东越列传,公元前357年是无强元年,前333年被楚威王所杀。而闽君摇是公元前192年立为东海王,二人上下差一百数十年,无强既然为勾践七代孙,则闽君摇就不会是勾践七代孙。
实际上,自越王勾践元年(前496)至摇封东海王(前192),共304年,按正常推算应为十代上下。至于究竟是多少代?今天实难以考证。《汉书28卷·地理志(下)》:“(句践)遂伐灭吴,兼并其地。……后十世,至闽君摇,佐诸侯平秦。汉兴,复立摇为越王。”“后十世”之说从时间推算较为符合实际,即勾践至摇前后11代。
南宋郑樵撰,二百卷,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(1161)完成,综合历代史料而成的通史。